查看原文
其他

校长心语 | 朋友圈


12


当你在努力把一件事做成功的过程中,你结交了一批真心朋友,这些患难之交,不仅是你把事做成功的真正原因,而且使你的人生更为充实精彩和快乐,拥有这些真心朋友,其实是你真正的成功。

......

真正的朋友,是需要用你的一生来呵护、来珍重、来感恩的。

——徐扬生



朋 友 圈

文 | 香港中文大学 (深圳) 校长徐扬生院士



有天中午,我独自在家吃饭,偶然看着家里天井的小鱼池,细雨下金鱼在游,忽然发觉似乎比平时多了几条金鱼,颜色也与之前的金鱼不同,问了家人,才知道是朋友刚刚送来了几尾热带小金鱼,很漂亮。我心想,以前这些金鱼可能太寂寞了,只有那么三四条,现在来了一批新朋友,应该很高兴吧!但转念一想,可能也未必,因为不知道这些鱼会否认识这些新朋友,或者说不知道这些鱼能否记住以前的老朋友,从而能意识到这些新朋友呢?好像听人讲,鱼的记忆只有七秒,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但鱼的记忆力是有限的,这可能没错。记忆力有限,那么认识的朋友应该是有限的。


正当我在遐想着鱼的“朋友圈”的时候,我的手机响了,最近有不少人来加我微信,尤其是学校里的学生、家长、老师,我的“朋友圈”一直在扩大。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我是不是能够这样无限制地扩大我的“朋友圈”?鱼的记忆力是有限的,难道人的记忆力是无限的吗?如果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那么当你的朋友圈增加到一定限度后,你再增加新朋友时,你实际上是在减少原来已经存在的老朋友了,或者准确地说,你正在减少花在老朋友身上的有效时间精力。


当然,这是要到一定的数量后才会发生的事,这个“一定的数量”实际上代表了一个人的记忆能力,也就是一个人每天花在微信上的精力时间。每个人的记忆力不一样,花在微信上的时间也不同,但整体而言,从平均意义上讲,我想应该有一个极限值。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朋友圈的数量应该有个极限值。


从物理上讲,任何东西都是有极限值的。按我祖母的说法,世上的东西都是有一个“数”的。你看门口的大树,大树能长多高?一般最高的树是多少米?估计是80米,就算是100米吧,你看见过比100米更高的树吗?看见过比200米更高的树吗?所以树的高度是有极限的。同理,人的身高、寿命、记忆等等估计也是有极限的。



这个问题很有趣,我想把它归结为这样一个问题:人在一生中最多能认识多少人?这个“认识的人”当然也包含以下这些情况:那个人我记得是我弟弟的同学,虽然我忘了他的名字;那个人我知道他是谁,经常在电视里看到他,虽然他不认识我;那个人我很面熟,应该是很多年前的一位街坊,虽然已经有很多年没有来往了……这些人都包括进去的话,你觉得你到今天为止的人生中认识的人的总数是多少?各位朋友,请你先想一想这个问题,估计一个数字。


虽然不完全一致,但是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请你查一下,你今天的朋友圈里总共有多少朋友?前一两年,我在各地作报告时有意无意地向观众问过,“请你告诉我,你的朋友圈里的朋友的总数是多少?”我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呢?因为我报告的主题是想说,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而“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记忆力是可扩展的。记忆力强对人来说是件好事,但人不应该与机器人去比记忆力,正像跑步跑得快是好事,但人不应该与汽车比谁跑得快。


我在不同场合粗略统计的结果是这样的,对一个一般的成年人来说,这个数字是1000-2000,中学生会少一点,大概是300-400,退休的老人我没有统计过。结论是:一个成年人在现今世界的社交面大概是1500人作为极限。这当然是非常粗略的,不是专业的统计,这里不是学术研究。


我得到这个数目的时候真是吓了一跳!人,还真是很不简单,居然有能力同时与1500人打交道,这个网络时代太厉害了吧!我们祖上可能做不到这么多。当然,1500人不是你每天都要打交道的,有的可能几年都不联系一次。随着时间的交替,朋友圈当然也在不断更新。


所以,我们说人在一生中能认识的朋友大概是1500人。当然,我们说的“朋友圈”泛指所有认识的人,有的可能只是一面之交而已,并不都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那么,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到底有多少呢?认识多少人与人的记忆力有关,而能有多少知心的朋友却与人的感情、情商和心态有关。


去年是戊戌年,有人说年庚比较凶,我认识的名人也好,亲友也好,有几位相继过世,几乎每个月都要去参加追思会之类的告别仪式。这种仪式我虽然不是很情愿去,要穿黑衣服,打黑领带,沉浸在哀乐里,但出于对逝者的敬意和尊重,我会尽可能去参加,除非正好出差在外,无法参加。毕竟,与逝者的友情是一生的缘分,无论怎样都应该送他最后一程。


由于那段时间去参加此类告别会比较多,我有时会观察一下,今天大概有多少人来参加?有的比较有名,来的人当然会多一点,但大多数情况是亲友们的聚会,范围并不大,我的粗略统计是100-200人之间,有人在生前其实是有很多朋友的,但我发现来参会的也就是这个数目。有人是彻彻底底的老百姓,来参会的人数倒也不少于这个数目。粗略地说,我们就把这个数字定为150人吧。来参加追思会的虽然也会有出于工作上的需要来应付一下的,但毫无疑问绝大多数是逝者生前的真心朋友和亲人,是这世界上真正在乎你的人,或者说,是在这世界上你真正在乎的人,这个数字大概是150人。


这很好玩,这个数字正好是前面所说的朋友圈里你一生能认识的1500人的十分之一。从认识的1500人,到真正在乎你的150人,在这个世界上,你认识了那么多朋友,到最后能成为你真正的朋友的人,其实也就是其中的十分之一而已。这种统计当然不是很准确的,但至少说明在你认识的人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是你真正意义上的朋友。


世界很大,假如你出生之时胸前就挂着一部数码相机,记录着你一生见过的所有人,我估计临终时你会发现你见过的人的数目会很大很大,在这么多人中能成为你认识的人,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俗话讲已经是很有缘分了。在这认识的人里面有很小一部分人,在漫长的人生中逐渐逐渐成为知己朋友,实属不易!就像鱼儿,也不是都游在同一条河里一样,人活在世上能结交几位知心朋友,都是缘分所致,理当珍重。



我去年曾参加过一次告别会,当时与我握手的大多数人我并不认识,但是因为都是逝者的亲友,凝重悲伤的脸色中能看到大家的友善,都为失去了一个好友而哀痛,在寒暄中,大家聊着逝者与自己的关系,一位是逝者的妹妹,哭得很悲伤;一位是逝者小时候村里的人,小时候是逝者把他这个村里的放羊娃带到城里来工作的;一位是逝者的老同学,从外地赶来的;一位是逝者的老同事,与逝者工作了二十多年;一位是逝者一起经常在公园里下棋的朋友,他说他的年纪其实大一点,身体也更差,但想不到他竟先走了;一位是逝者原来的老部下,现在是当地的领导了;一位是十多年来一直在逝者家里做保姆的阿姨……当我与这些人交谈时,我仿佛在阅读逝者一生的“自传”,在与他自传里的人物一一对话。


我忽然发现,人的一生从表面上看是一连串你曾经做过的事情,有的宏伟,有的渺小。这一串事,似乎就是你的一生。但事实上,这一串事的背后,都是人。你的一生实际上是一串人,这些事情背后的人,构成了你充实而精彩的人生。我们平常大多注重功名事业,希望自己成功,希望自己的研究项目能火,希望自己的公司能火,希望自己的产品能火,这当然很重要,但你有否想过,当你在努力把一件事做成功的过程中,你结交了一批真心朋友,这些患难之交,不仅是你把事做成功的真正原因,而且使你的人生更为充实精彩和快乐,拥有这些真心朋友,其实是你真正的成功。


几位同学在爬山的路上常常与我聊起交友之道,交友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彼此都能享受其中,但处理不当,也可能会成为一件痛苦的事。


交友不在于多,而在于真。真诚,坦白,仗义,是最为重要的三点,交友重质不重量,待友不做作、不虚伪,才能交到知心靠谱的朋友。真诚的朋友可以互为依靠,但不能以此为由,把朋友之间的关系变得功利庸俗。从前看过一副古联“读书贵有七分闲心,交友须持三分侠义”。


交友须喜新而不嫌旧。人生一路走来,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新朋友,从而学到新的学问知识,也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我们不能以此为由忘却旧时的好友。


交友要有大胸襟,要宽容、厚道,包容各种各样的朋友。有的朋友在你最艰难的时候鼎力相助,但常常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有的朋友意气相投,但主见不同;有的朋友总喜欢挑你的毛病,虽然他心里多么希望你成功。要多给朋友一点包容度,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正像我们自己一样。


交友须有礼、有节、有度。最好的兄弟也要注意礼节。待朋友,尤其是好朋友,最难的是有“礼”,没有“礼”,你总有一天会失去这个朋友,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会有不同的观点。“同则相爱,异则相敬”,你的观点未必是最正确的,也无须一定要你的朋友接受。待友要有度,你一天发50个短信给朋友,任何好朋友都会烦,如果一年里都没有送一个短信给朋友,你的朋友就会逐渐疏远,所以要有度。


真正的朋友,是需要用你的一生来呵护、来珍重、来感恩的。


图 | Gordon Mortensen作品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徐扬生微信号


欢迎投稿 | 邮箱 : cuhkszjz@foxmail.com



微信号: cuhkszjz

港中大深圳家长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微信公众号:cuhksz2014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招生办微信号:CUHKSZ_AO

徐扬生微信公众号:xuyangsheng-

港中大(深圳)家长咨询2群QQ号:439713965

港中大(深圳)家长广东咨询群QQ号:199520697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